
硅谷的AI人才争夺战硝烟弥漫,当科技巨头们挥舞着千万美元支票挖角时,OpenAI却独辟蹊径——他们正通过一项特殊的"研究员驻留计划",在实验室里培养新一代AI生力军。
这个为期半年的项目瞄准的并非AI老兵,而是物理学、神经科学等邻近领域的跨界人才。OpenAI驻留计划经理杰基·赫希尔透露,入选者虽非AI科班出身,但共同点是"对人工智能怀有炽热好奇心"。公司为这些跨界研究者提供21万美元年薪(约合人民币150万元),支付搬迁费用,并覆盖全面福利。数据显示,几乎所有表现合格的驻留者都获得了转正机会,目前转化率高达100%。
这一策略与竞争对手形成鲜明反差。当Meta被曝出为顶级AI人才开出上亿美元签约奖金,甚至引发行业"薪酬焦虑症"时,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奥尔特曼直言:"砸钱抢人可能腐蚀公司文化。"他在内部强调,真正推动AI进步的将是认同使命的"传教士",而非追逐高薪的"雇佣兵"。
每年约30人的驻留计划看似规模不大,却暗含深意:降低准入门槛(不设严格学历要求),聚焦数学与编程核心能力,用六个月时间完成人才筛选与价值观融合。相较于天价挖角,这种模式既控制成本,又构建起人才梯队。
趋势洞察:当行业陷入薪酬内卷,OpenAI的驻留计划揭示新路径——用使命认同替代金钱诱惑,用培养机制对冲人才泡沫。这场实验若成功,或将重塑AI人才竞争规则:顶级大脑的归属,终究取决于实验室能否提供比银行账户更珍贵的价值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