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需一周,硅谷AI新锐Cluely的年化收入从300万美元跃升至700万美元。这一爆发式增长源于其新推出的企业级对话助手——它能实时分析线上会议,在用户屏幕上悄然呈现记录、背景资料及提问建议,全程不被其他参会者察觉。"现在每场会议都有人在偷偷用它。"创始人Roy Lee对媒体坦言。
这款工具瞄准了高频会议场景的刚需。与传统AI会议记录不同,Cluely的杀手锏在于"实时性"。"事后整理的记录早已不稀奇,"Lee强调,"但能在会议进行中同步获取关键信息,才是企业客户持续付费的原因。"目前其最大单笔企业订单已达每年250万美元。
光鲜数据背后藏着戏剧性转折。Lee早年与伙伴开发的"学术辅助工具"曾导致其在哥伦比亚大学遭遇禁令,这段争议历史如今被包装成叛逆创新的故事。尽管早期产品被指为"作弊神器",转型后的Cluely仍获得a16z等顶级风投加持,并将宣传语改为"未问先知"。
但真正的考验刚刚开始。上周四,初创公司Pickle推出开源免费产品Glass,功能与Cluely核心服务高度相似。该产品在GitHub上线即获850星标,被开发者分叉近150次——开源社区的狂热反应,昭示着免费替代方案对企业的诱惑力。
技术启示录:
Cluely的闪电增长验证了实时会议辅助的市场潜力,但开源竞品的突袭暴露出技术护城河的脆弱。当核心功能可被快速复刻,商业公司必须证明:付费服务的响应速度、数据安全与企业级工作流整合,能否构成不可替代的价值?这场付费与免费的博弈,将决定AI办公助手领域的终局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