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节跳动旗下AI助手Cici近期在海外市场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浪潮。这款应用不仅在墨西哥的Google Play商店连续多日稳居下载榜榜首,还在英国的App Store跻身免费应用前十。值得注意的是,Cici与国内备受关注的豆包AI助手几乎是同期推出,这背后是字节跳动精心布局的“双品牌”出海战略。尽管Cici的应用内并未明确标注开发者信息,但字节跳动已向《福布斯》杂志证实了其与该应用的关联。
从“豆包”到“Cici”:海外市场的本土化探索
Cici在产品形态上与豆包有着高度的相似性,支持文字和语音交互,并具备图片生成与分析等实用功能。它还允许用户体验由其他用户创建的智能体,操作界面简洁直观,易于上手。然而,为了在竞争激烈的海外AI助手市场中脱颖而出,Cici并非完全复制豆包的全部功能。它特别强化了数学问题求解能力,以期在教育等细分领域建立优势。与此同时,像音乐和视频生成这类在国内可能更受欢迎的功能,则暂未集成到Cici中。这种有取有舍的策略,显然是为了在功能全面与差异化定位之间找到平衡点,避免与ChatGPT、Google Gemini等巨头正面硬碰。
市场数据也印证了Cici的增长势头。根据Sensor Tower的统计,在过去三个月里,Cici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墨西哥和英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下载量均稳居前20名。这些市场分布在东南亚、拉美和欧洲,显示出字节跳动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扩张AI业务的决心。
国内“豆包”稳坐钓鱼台,海外“Cici”蓄势待发
与Cici在海外市场的亮眼表现形成对比,豆包在国内市场依旧保持着领先地位。根据量子位智库的数据,豆包是目前唯一累计下载量破亿的智能助手应用,在新增下载量和日活跃用户数等关键指标上,均领先于Kimi、DeepSeek和腾讯元宝等一众竞品。
字节跳动之所以选择在国内和海外分别采用“豆包”和“Cici”两个品牌,背后可能有多重考量。首先,品牌本地化是重要因素。“Cici”这个英文名称更容易被海外用户接受,避免了“豆包”这一中文名称可能带来的认知障碍。其次,双品牌策略也允许针对不同市场的用户需求和监管环境进行更精细化的产品定制。此外,在地缘政治日益敏感的背景下,分散品牌风险,降低单一品牌在国际舆论场的暴露度,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挑战与机遇并存:AI助手市场的未来格局
然而,Cici在海外面临的竞争环境,与豆包在国内的情况截然不同。全球AI助手市场早已被ChatGPT、Google Gemini、Claude等成熟产品占据主导。Cici需要在功能、用户体验或定价策略上找到突破口,才能在这些巨头的夹缝中生存并发展。
尽管Cici在部分国家获得了不错的下载量,但能否将这份热度转化为长期的用户留存和活跃度,仍有待时间检验。目前来看,Cici在Web端的用户竞争力相对薄弱,这可能限制其在更广泛用户群体中的渗透,尤其是在那些偏好在桌面端使用AI工具的专业用户和开发者群体中。
从商业化角度看,AI助手应用的盈利模式仍在探索之中。如何将庞大的用户基础转化为可持续的收入,是所有玩家共同面临的难题。订阅服务、API调用、广告植入,或是将其作为其他业务的流量入口,都可能是未来可行的方向。
字节跳动在AI领域的持续投入,彰显了其对这一技术方向的长期承诺。Cici和豆包的双品牌策略,是其整体AI布局中的关键一环,旨在国内外市场同步建立竞争优势。
总而言之,Cici在海外多国下载榜上的优异表现,无疑是字节跳动全球化AI战略的一次成功试水,证明了其强大的执行力。但下载量仅仅是开始,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留住用户、深化应用场景、构建差异化优势,并最终实现商业变现。AI助手市场的竞争格局远未固化,未来充满了变数与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