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人工智能(AI)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并被视为引领未来的关键技术时,我们不禁要问:站在技术浪潮之巅的美国,民众的心声究竟如何?一项由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全球调查结果,却揭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景象:尽管美国是AI技术的重要发源地,但其民众对AI的担忧程度,却在全球范围内独占鳌头,远超其他国家。这种技术领先与公众普遍的“喊怕”情绪之间的鲜明反差,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这项调查跨越多个国家,试图描绘出全球民众对AI的态度全貌。结果显示,在全球范围内,有43%的受访者对AI持有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感到兴奋,也伴随着担忧。然而,一个更为引人注目的数据是,有34%的人明确表示“更担忧AI”,而仅仅16%的人则纯粹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这个比例,与科技企业所期望的公众热情相比,显然存在不小的落差。
细分到不同国家,AI带来的焦虑感并非平均分布。美国和意大利的受访者,对AI的担忧情绪尤为突出,近半数民众表达了更深的忧虑。而在美国,对AI感到“兴奋”的比例更是低至10%,就连一向在科技领域表现活跃的加拿大,也只有9%的受访者对AI前景感到乐观。放眼全球,即便是科技发展迅猛的以色列和韩国,对AI感到兴奋的比例也未能突破三成,且担忧者的比例依然不容忽视。这意味着,全球范围内,对AI的普遍热情并不高涨,甚至没有一个国家能达到三成以上的成年人对AI感到“兴奋”。
进一步的分析揭示了这种态度的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社会经济因素。皮尤的研究表明,收入水平与对AI的认知紧密相关。高收入国家的受访者普遍对AI有更深入的了解。教育程度同样扮演着关键角色: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往往对AI抱有更大的担忧。有趣的是,那些经常使用互联网的人,则更倾向于对AI持有积极的看法。这似乎暗示着,信息的可及性和技术使用的熟练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人们的疑虑。
在AI监管问题上,大多数国家的受访者对本国政府的能力表现出相当的信任。例如,在印度、印度尼西亚和以色列,绝大多数人相信政府能够有效驾驭AI这匹“脱缰的野马”。然而,在美国,情况则截然不同。仅有44%的美国人对政府的监管能力表示信任,而47%的人则持怀疑态度。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对AI持乐观态度的国家,往往也对政府的监管能力抱有更高的信心。政治立场也在这场信任博弈中留下了印记:在美国,共和党支持者对政府监管AI的信心(54%)明显高于民主党支持者(36%)。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AI领域的企业高管也开始承认,AI的快速发展可能带来的岗位流失问题,这与早期宣传AI将“提升人类工作”的愿景,似乎出现了微妙的背离。尽管公众的热情并未达到沸点,但资本驱动下的AI产业发展浪潮,丝毫未受影响,依旧以惊人的速度向前推进。
总而言之,美国民众对AI的普遍担忧,以及在监管信任度上的分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技术发展与社会接受度之间复杂交织的图景。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技术突破的同时,如何构建公众的信任,如何有效应对AI可能带来的社会冲击,将是这个时代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这不仅关乎技术的未来走向,更关乎我们如何共同塑造一个能够驾驭而非被技术所裹挟的未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