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我们获取知识的路径清晰而直接:遇到疑问,便会习惯性地打开维基百科,在浩如烟海的词条中搜寻答案。然而,随着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和智能搜索引擎的崛起,这一传统模式正悄然改变。维基百科的运营方——维基媒体基金会近日发出警告,AI 工具和搜索引擎正在分流大量用户,导致维基百科的直接访问流量显著下滑,这不仅是数字上的波动,更触及了这家非营利组织赖以生存的根基。
基金会的高级总监 Marshall Miller 在其官方博客中坦言,尽管人们通过新方式接触知识是件好事,但目前的趋势却让维基百科感到担忧。当用户可以直接从 AI 聊天机器人那里获得答案,或者在搜索引擎的摘要中找到信息时,他们访问维基百科原始页面的动力便大大减弱。Miller 指出,维基百科的价值在于其背后庞大的志愿者社区、严谨的内容生产流程以及用户直接参与的互动机制。流量的减少,意味着志愿者可能因成就感下降而流失,内容更新和扩展的速度会受影响,甚至连个人捐赠也可能随之锐减,这无疑是对维基百科可持续运营的严峻挑战。
讽刺的是,就在维基百科的直接流量面临困境的同时,它所提供的数据对这些 AI 工具和搜索引擎却愈发重要。无论是大型语言模型训练所需的庞大语料库,还是 Google 等搜索引擎用来生成知识面板和摘要的丰富信息,维基百科都扮演着关键角色。换句话说,AI 和搜索引擎在“享用”维基百科内容的同时,却也在某种程度上“截胡”了维基百科本应获得的直接关注和支持。
基金会并非坐视不理。他们通过技术手段监测流量变化,例如在2025年5月,曾观察到来自巴西的异常高流量,并据此调整了自动检测系统,最终发现近期的页面浏览量同比下降了约8%。这一数据变化,清晰地映射出 AI 和社交媒体如何重塑了信息获取的生态。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维基媒体基金会正在积极构建更完善的政策和技术壁垒,以规范第三方平台对其内容的二次利用,并寻求与内容再利用方建立更健康的合作关系。同时,他们也尝试通过 YouTube、TikTok、Roblox 和 Instagram 等年轻人聚集的平台,以更具吸引力的方式向下一代推广维基百科的内容。
Marshall Miller 的呼吁掷地有声:当你在网上搜索信息时,不妨多留意一下内容的原始出处和引用。主动点击链接,访问维基百科这样的信息源,不仅是对原创者辛勤付出的尊重,更是对知识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有力维护。在 AI 浪潮席卷而来的当下,如何确保像维基百科这样的开放知识平台能够持续发展,让免费、可信的知识触手可及,这已成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