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份由小米人工智能团队与北京大学联合署名的学术论文悄然出现在 arXiv 预印本平台上,立刻吸引了科技界的目光。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之一,正是那位曾因雷军千万年薪招募而声名鹊起的年轻学者罗福莉。不过,值得玩味的是,尽管小米深度参与了这项研究,但论文作者名单并未明确标注罗福莉隶属于小米的大模型团队,这不禁让人对她与小米的真实合作关系产生了更多的好奇。
罗福莉,这位出生于1995年的“天才少女”,可谓是科技圈的焦点人物。她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随后在中国计算语言学领域顶尖学府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深造。在加入小米之前,罗福莉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她曾在阿里巴巴达摩院崭露头角,主导开发了多语言预训练模型 VECO,并积极推动了 AliceMind 开源项目的发展。去年底,关于小米集团创始人兼 CEO 雷军以千万年薪“挖角”罗福莉的消息一度传得沸沸扬扬,引发了业界对小米在AI人才争夺战中的高度关注。然而,截至目前,小米方面并未正式公开确认罗福莉是否已全职加盟。
此次与北大的联合研究,虽然其具体署名归属尚待明确,但无疑再次证明了小米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持续投入和探索。更重要的是,这则消息也从侧面反映出小米对于顶尖AI人才的渴求与重视。能够吸引并合作如此优秀的年轻研究者,是小米构建其AI技术版图的关键一步。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科技巨头与高校的深度合作,正成为推动AI技术前沿发展的重要模式。高校的研究实力与企业的产业化能力相结合,能够更有效地将前沿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加速技术突破和创新迭代。而像罗福莉这样年轻有为的研究者,无论其最终的归属如何,其在AI领域的探索与贡献,都将为整个行业带来新的活力和启示。小米与北大的这次联合研究,或许只是一个开端,预示着未来更多激动人心的AI成果将在此类合作中孕育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