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人工智能(AI)的浪潮席卷全球,作为技术发源地的美国,其民众的反应却显得尤为复杂。最新的皮尤研究中心全球调查揭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尽管美国在AI研发上处于领先地位,但美国民众对这项技术的担忧程度,却悄然攀升至全球之最。这种技术领先与公众疑虑之间的反差,正成为当下AI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议题。
这项跨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全球公众对AI态度的大致图景。在受访者中,有43%的人表示对AI抱有“既担忧又兴奋”的复杂情绪,这是一种对未知既期待又警惕的普遍心态。然而,更值得关注的是,有34%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更倾向于担忧”,而仅有16%的人对AI持完全积极、兴奋的态度。这样的结果,与许多科技企业期望看到的公众热情似乎存在着不小的落差。
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和地区民众的担忧程度呈现出显著差异。其中,美国和意大利在这份担忧榜单上名列前茅,接近半数的受访者表达了对AI的强烈不安。在美国,仅有10%的民众表示对AI感到兴奋,这一比例之低,甚至不及加拿大(9%)。放眼全球,即便是AI技术相对发达的以色列和韩国,对AI感到兴奋的受访者比例也未超过三成,且担忧情绪依然占据上风。可以说,在全球范围内,真正对AI感到“兴奋”的成年人比例,普遍不高,甚至没有一个国家能达到三成的乐观度。
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公众对AI的态度与一些社会经济因素息息相关。通常来说,高收入国家的受访者对AI的认知程度更高,这或许与他们更易接触到前沿信息和技术有关。教育水平同样扮演着关键角色: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往往对AI表现出更大的担忧。反之,那些经常使用互联网的人,则更倾向于以积极的眼光看待AI。
在AI监管这一敏感议题上,大多数受访者普遍对本国政府的监管能力抱有信心。例如,在印度、印度尼西亚和以色列,分别有高达89%、74%和72%的受访者相信政府能够有效驾驭AI的风险。然而,美国的信任度却显得相对薄弱,仅有44%的民众认为政府有能力有效监管AI,而47%的人则表示不信任。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对AI持乐观态度的国家,其民众对政府监管能力的信心也普遍更高。甚至在美国,政治立场也影响着人们的判断:54%的共和党支持者相信政府的监管能力,而这一比例在民主党支持者中则降至36%。
值得玩味的是,一些AI行业的资深人士,早已公开承认AI可能带来的“工作岗位流失”问题,这与早期“AI将赋能人类工作”的宣传口号形成了微妙的对比。尽管公众的热情并未达到企业所期望的高度,但资本驱动下的AI产业依旧在以惊人的速度向前推进。
总而言之,皮尤研究中心的这项调查,不仅揭示了美国民众在全球AI担忧度上的独特位置,更折射出技术发展与社会认知之间复杂而深刻的互动关系。领先的技术创新固然令人瞩目,但如何弥合公众的认知鸿沟,建立起信任,让AI的发展真正惠及每一个人,或许才是当前AI时代最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