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人工智能(AI)在资本市场的呼声依旧高涨,但现实世界的数据却为这场狂热泼上了一盆冷水。美国人口普查局最新发布的双周调查显示,企业对AI工具的使用量正经历自2023年11月该调查启动以来的首次显著下滑,这无疑给那些将AI视为未来增长引擎的企业和投资者敲响了警钟。
这份涵盖了超过120万家美国企业的调查结果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大型企业(员工数超过250人)的AI工具采用率从6月中旬的近14%跌至8月份的12%以下。与此同时,中型企业(员工数19至250人)的AI采用率也普遍出现停滞甚至下滑。尽管小型企业(员工数少于4人)的使用率略有回升,但整体而言,企业AI的应用似乎正遭遇一个意想不到的“平台期”。这一现象与过去几年行业领袖们描绘的AI将彻底颠覆企业运营、带来巨额利润的图景形成了鲜明对比,特别是SAP和瑞银等公司曾对此寄予厚望。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盈利能力的匮乏。调查显示,高达95%的美国企业在引入AI软件后,并未从中获得任何新增收入。这意味着,即便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去拥抱AI,其商业回报却微乎其微。这种低迷的盈利能力,不仅让科技行业对AI的巨额投资面临回本压力,也让外界对AI技术本身的“软件创新”能力产生了质疑。就连备受瞩目的OpenAI新模型GPT-5,虽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讨论,但在实际的基准测试中,其表现并未如预期般实现突破性的飞跃。一些此前因AI发展而缩减招聘甚至裁员的公司,也开始重新启动招聘计划,这或许是AI技术未能完全兑现承诺的最直观信号。
如果企业AI无法在不久的将来扭转这种低迷态势,并找到切实可行的盈利模式,那么美国人口普查局的这份最新调查,可能仅仅是企业AI应用“陡坡”的开始,预示着一个更加务实、也可能更加艰难的AI落地新阶段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