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以纠错闻名的写作助手Grammarly,如今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出现在用户面前。它不仅推出了一个深度集成了AI助手的全新文档界面,更将自身定位为一款能够同时辅助用户进行AI写作和检测AI生成内容的“全能管家”。这一转变,标志着写作辅助工具正迈向一个更加智能、更加全方位的时代。
这次Grammarly的重大升级,核心在于其全新设计的文档界面。它借鉴了去年收购的生产力初创公司Coda的技术,采用了“模块优先”的设计理念。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像搭积木一样,轻松地插入表格、列表、标题、分隔符等各种结构化元素,并且能够通过富文本块来突出重点信息,甚至添加提示或警报功能。这种高度的灵活性,让文档的编辑和呈现方式变得前所未有的自由,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打造出更具表现力的内容。
更引人注目的是,这个新界面深度集成了强大的AI助手。它不仅能帮用户总结冗长的文本,回答各种疑问,还能提供实时的写作建议,实现与用户的智能交互。除此之外,Grammarly还针对学生和专业人士推出了一系列专业的AI工具:一个名为“读者反应”的功能,允许用户设定特定的读者角色,并根据该角色的视角获得反馈;“评分器”则能对照教师的指导原则和公开课材料,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评价;“引用查找器”能够帮助用户从海量公共资料中快速定位并生成规范的引用;而“改写工具”则能根据用户的偏好,灵活调整文本的语调和风格。
然而,Grammarly此次更新中最具争议也最值得关注的,是其新增的“智能代理”功能——一个能够检测抄袭和AI生成内容的工具。Grammarly企业产品副总裁卢克·贝恩克坦承,AI生成内容的检测并非百分之百准确,但他强调,公司已对该工具进行了大量调优,使其成为市场上最为精准的检测工具之一。他解释说,这个工具并非为了给教师提供一个“执法”的手段,而是希望在学生提交作业前,让他们有机会审视自己作品中可能由AI代笔的部分。
这一双重定位——既提供AI写作辅助,又提供AI内容检测——无疑将Grammarly置于一个微妙的十字路口。面对这种看似矛盾的角色,Grammarly的回应是,他们负有“道德义务”去教导学生如何负责任地使用AI,并为他们未来进入职场做好准备。这种策略也与Grammarly近期的发展方向高度一致。上个月,公司宣布收购邮件客户端Superhuman,这被视为其向更广泛的AI代理功能集成迈出的重要一步。而今年早些时候获得的10亿美元融资,也为Grammarly在产品创新和市场扩张方面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总而言之,Grammarly此次的重磅升级,不仅在技术层面展现了写作辅助工具的巨大潜力,更在策略层面引发了关于AI在教育和内容创作领域角色的深刻讨论。它预示着,未来的写作工具将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语法检查器,而是会发展成为能够理解用户需求、辅助创作、并引导技术合理使用的智能伙伴。而Grammarly,正试图成为这个领域的先行者,尽管前方的道路充满了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