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编码初创公司Cognition,在斥资收购竞争对手Windsurf后不久,便传出大规模裁员的消息,并对留任员工施加了近乎残酷的工作强度。此举不仅与其收购时高调宣称的“引进世界级人才”的承诺大相径庭,更折射出当前AI行业为争夺技术优势而普遍存在的极端工作文化。
据《The Information》的最新报道,Cognition在完成对Windsurf的收购仅三周后,便解雇了30名Windsurf的员工。更令人意外的是,公司随后向剩余的约200名Windsurf员工提供了买断合同,变相鼓励部分人员离开。这一系列操作,与Cognition在收购时公开表态的“欣然吸纳Windsurf的优秀人才,共同打造顶尖的编码工具”的愿景,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Windsurf的员工可谓饱经风霜。这家公司在被Cognition收购前,命运多舛。它曾一度非常接近被AI巨头OpenAI收购,但最终未能成行。随后,其核心团队,包括CEO、联合创始人及研究主管,在一次被业内称为“反向收购”的交易中,被谷歌挖走,仅保留了人才,而未接管整个公司。最终,Windsurf才被Cognition收入囊中。此次收购,Cognition曾承诺会为所有Windsurf的员工提供经济补偿,并表达了对吸纳其“世界级人才”的期待。然而,最新的发展似乎暗示,Cognition的真正目标可能更多地聚焦于Windsurf的技术专利和知识产权,而非团队本身。
根据一份内部邮件披露的信息,Windsurf的员工需要在8月10日前做出决定,是否接受一份相当于九个月工资的买断方案。而那些选择留下继续为Cognition效力的员工,则将面临极为严苛的工作条件:每周需要在办公室工作六天,总工时更是高达80小时以上。这种高压的工作模式,在Cognition首席执行官Scott Wu的一封内部邮件中得到了印证。他毫不讳言地表示:“我们不相信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构建软件工程的未来是我们所有人都非常关心的使命,我们不可能将两者分开。” 这一番言论,直接揭示了顶尖AI公司为了保持其在技术前沿的领先地位,所推行的极端工作文化。
Cognition的这次收购与后续行动,无疑为AI行业的快速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它不仅暴露了部分公司在追求技术突破过程中,对员工福祉的漠视,也引发了关于“人才”与“技术”在收购过程中真实价值判断的讨论。在AI领域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当下,这种以牺牲员工工作生活平衡为代价来换取技术优势的做法,是否可持续,以及它将如何影响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