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刚刚落幕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上,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抛出了一颗重磅“炸弹”——名为“书生”的科学多模态大模型Intern-S1正式开源。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AI,它的出现,很可能正在改写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方式。简单来说,Intern-S1就像一位拥有深厚科学功底的“通才”,能够理解和处理我们过去难以想象的复杂科学数据,并且,它还免费开放给所有人使用,为全球科研人员打开了新的大门。
一直以来,科学研究都面临着一个挑战:如何高效地处理和分析海量、多源头的复杂数据?尤其是在化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等交叉学科领域,数据的维度和复杂度更是呈指数级增长。传统的分析方法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而Intern-S1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痛点。它深度融合了“书生”大模型家族的强大能力,不仅在语言理解上表现出色,更在多模态数据处理上实现了突破。这意味着,它能同时“看懂”文字、图像、分子结构图、蛋白质序列,甚至是地震波信号,并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深度分析。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为Intern-S1量身打造了一个名为“Intern-Discovery”的科学发现平台。这个平台就像一个“超级协作助手”,它能让研究人员、研究工具和研究对象之间形成更紧密的联动。想象一下,过去我们做科研可能是一个团队、一个实验室的“单点突破”,而有了Intern-Discovery,科学发现的规模和效率将被大大提升,更像是“集体智慧”的爆发。
那么,Intern-S1究竟有多厉害?根据实验室公布的数据,它在多个科学领域的表现,已经超越了包括Grok-4在内的顶尖闭源模型。这并非空穴来风,Intern-S1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创新的“跨模态科学解析引擎”。这个引擎能够精准解读化学分子式,预测化合物的合成路径;能够解析复杂的蛋白质结构,为新药研发提供思路;甚至能识别地震波信号,辅助地震预警。这些能力,在过去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的专业领域,现在AI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完成,极大地提高了研究的效率和深度。
更值得关注的是,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并没有将这份强大的技术“藏着掖着”,而是选择将其开源。这意味着,全球的研究者都可以免费获取、使用和改进Intern-S1,并围绕它构建更复杂的应用。实验室还透露,未来将持续开源Intern-S1的全链条工具体系,并将其应用于开发“多智能体虚拟疾病学家”系统,有望在疾病研究、靶点发现和临床转化等方面带来新的突破。
总而言之,Intern-S1的发布不仅仅是一个新模型的诞生,它更象征着AI在赋能科学研究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通过将强大的多模态科学解析能力开源,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正在加速科学发现的进程,也为全球科研社区的合作与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我们有理由期待,AI将成为科学家们手中越来越强大的“超级工具”,共同解锁更多科学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