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岁的“AI教父”、图灵奖与诺贝尔奖双料得主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的首次中国之行,无疑是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最受瞩目的焦点之一。这位在人工智能领域享有盛誉的科学家,以其一贯的深刻洞察力,向全球发出了关于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双重警示:一方面,他担忧AI可能超越人类智能,重申了“养虎为患”的风险;另一方面,他将目光投向了更长远的未来,呼吁业界在追求技术突破的同时,必须开始探索如何让AI向善、保持“善良”。
在WAIC开幕式上,辛顿的演讲迅速引发了科技界的广泛讨论。他并没有回避人工智能发展中潜藏的巨大挑战,而是直言不讳地指出了AI智能水平可能超越人类的可能性,并将其比作“养虎为患”,强调了审慎和负责任的态度至关重要。这番话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基于他对AI发展轨迹的深刻理解和对潜在风险的郑重提醒。
然而,辛顿的这次中国之行,并非仅仅停留在对风险的警示。在随后的科学前沿全体会议上,他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周伯文的对话,进一步揭示了他对AI未来发展的另一层思考。他认为,仅仅追求更强大、更智能的AI技术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需要投入资源和智慧,去研究如何构建“善良AI”,即让AI在发展过程中,始终遵循人类的价值观和伦理规范,成为有益于社会的工具,而非失控的威胁。
尽管辛顿坦承,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技术能够确保AI的“善良”,但这恰恰指明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研究方向。这不仅仅是对技术本身的挑战,更是对我们如何引导和塑造未来智能形态的一次深刻叩问。这要求我们不仅要攻克技术难关,更要从哲学、伦理、社会治理等多个维度,去构建一套完整的AI发展框架。
辛顿的观点,无疑为正处于高速发展期的人工智能领域注入了一剂“冷静剂”。在追求AI带来的效率提升和便利的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其潜在的风险,并积极探索如何引导AI朝着积极、有益的方向发展。未来,如何平衡AI的强大能力与“善良”的伦理底线,将是所有科技从业者、政策制定者乃至全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这不仅关乎技术的进步,更关乎人类自身未来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