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歌最近在一次直播会议上,试图给SEO(搜索引擎优化)从业者们吃一颗定心丸:无论AI如何渗透搜索的方方面面,SEO的基本原则依然坚挺,无需为AI单独制定一套“AI SEO”策略。谷歌搜索专家加里·伊利斯和切瑞·西瑞通·普罗马温在会上明确表示,像AI概述(AI Overviews)这样的新功能,本质上还是建立在谷歌传统搜索基础设施之上的。这意味着,谷歌的爬虫(Googlebot)、索引系统以及排名算法,这些驱动搜索结果的核心要素并未改变,因此,您熟悉的SEO方法论依旧有效,只要您的内容符合谷歌的质量指南。
更进一步说,谷歌并不关心内容是由人类还是AI创造的。关键在于内容的质量、实用性和可信度。如果AI生成的内容同样能达到这些标准,那么在搜索结果中并不会受到区别对待。事实上,AI早已深度参与到谷歌搜索的各个环节。从爬取阶段,AI帮助判断何时抓取特定网站;到索引阶段,BERT等语言模型负责理解文本含义,并过滤掉低价值页面;SpamBrain则用来识别垃圾信息;RankBrain则协助理解新颖或模糊的搜索查询,确保即使是谷歌未见过的问题也能找到相关答案;而MUM(多任务统一模型)则能整合文本、图像、视频等多种格式的信息,提供更全面的理解。
然而,技术规则的“不变”并不意味着一切风平浪静。AI在搜索结果呈现方式上的革新,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用户行为,进而对网站流量产生了显著影响。最新研究表明,当搜索结果中出现AI概述时,传统搜索结果的点击率从过去的15%骤降至8%。更值得注意的是,用户直接点击AI概述中的源链接的比例更是低至1%。这意味着,即便SEO的“游戏规则”没有变,但玩家们在游戏中的“得分方式”却发生了巨大变化。用户越来越倾向于直接从AI那里获取答案,对跳转到外部网站的需求明显减少,这直接导致了传统网站的曝光度和可见性下降。
对于内容创作者、零售商乃至任何依赖网站流量的商业实体而言,这意味着一个严峻的现实:即使您通过SEO优化,能够让AI在生成摘要时引用您的内容,但由于用户点击率的断崖式下跌,这种“曝光”的价值也变得微乎其微。SEO的“技术活”或许没变,但其“商业回报”正在被AI重塑。未来的挑战在于,如何在AI主导的搜索新格局下,找到新的流量驱动力和价值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