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构建一个应用原型,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交互流程,也需要设计师和开发人员紧密协作,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如今,这一切可能正在被颠覆。Figma,这个在设计界早已声名鹊起的名字,最近将其AI驱动的应用原型生成工具 Figma Make 正式推向了所有用户。这意味着,即便你对代码一窍不通,也能通过简单的自然语言描述,让AI帮你“搭”出一个可交互的应用原型。这不仅是对设计流程的一次革新,更是将AI能力真正落地到日常设计工作中的重要一步。
门槛降低,但深度体验仍需“门票”
Figma Make 的开放,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此前,这项功能主要面向部分付费用户进行测试。现在,无论你是 Figma 的资深用户还是初来乍到,都可以亲身体验通过自然语言生成应用原型的乐趣。你可以尝试输入“一个可以播放音乐的动画界面”,看看AI会如何理解你的需求。
然而,就像许多新技术的普及一样,Figma Make 的全面开放并非完全免费。虽然基础的原型生成功能对所有用户敞开,但如果你希望将这些AI生成的原型进行实际的发布或更深度的编辑,那么升级到“Full Seat”订阅计划就成了必选项。这就像是给你提供了一个免费的试驾机会,但想要真正拥有这辆“AI跑车”,还是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对于那些需要将AI辅助设计成果投入实际项目或商业用途的用户来说,这笔“门票”钱或许是值得的。
不止于“生成”,更在于“精调”
Figma Make 的强大之处,并不仅仅在于它能帮你“从零开始”生成原型。它还提供了两个关键的优势,让AI辅助设计变得更加实用和可控。
首先,是“设计参考”功能。你可以上传一张图片,或者一个现有的 Figma 设计稿,然后结合你的自然语言描述,让AI在理解你的需求时,更具象化,也更符合你的审美偏好。比如,你可以上传一张你喜欢的音乐播放器界面截图,然后告诉AI:“我想要一个类似这样风格的动画音乐播放器。” 这样,AI生成的原型就能在视觉风格上更接近你的预期。
其次,是“精细化编辑”能力。AI生成的内容并非一成不变。你可以对AI生成的文本格式、字体样式等单个元素进行微调,甚至可以通过AI提示来辅助编辑。这意味着,你依然拥有对最终设计结果的控制权,AI更像是你的得力助手,而不是一个完全自主的创作者。
AI能力生态,正逐步成型
Figma Make 的正式发布,也是 Figma 整体 AI 能力生态系统日趋完善的体现。除了原型生成,Figma 还整合了更多利用AI的设计工具。比如,你可以通过文本描述来创建或编辑图像,让AI帮你处理视觉元素。同时,它还提供了图像分辨率提升功能,能够有效改善低质量图像的清晰度,让你的设计作品更加精美。
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AI工具的使用,Figma 推出了全新的“AI积分”系统。不同级别的付费用户会获得不同数量的积分,这些积分可以用来兑换平台上的AI工具。目前,“Full Seat”用户享有无限的AI工具使用额度,而其他级别的用户则有相应的积分限制。Figma 也表示,未来会为需要更多AI资源的高级用户提供购买额外积分的选项,这显示了他们希望在用户体验和资源分配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总而言之,Figma Make 的全面开放,预示着AI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渗透到设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它不仅仅是降低了技术门槛,更重要的是,它正在重塑设计师与工具的关系,让创意和效率得以更紧密的结合。未来,我们可以期待看到更多类似 Figma Make 这样的工具出现,让AI真正成为我们日常工作中的“无形助手”,帮助我们释放更多的创造力。